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尊龙凯时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清水写字啊!能够看见老者认认真真在水泥地上写下那些字的,只有那一时刻恰好路过那里的几个行人,老者自得其乐,路人赞赏的唏嘘声还飘荡在空气中,字迹已经半干,不一会便了无形迹,老者一言未发,早已走得远远的了。

年年端阳,今又端阳,家家飘散着粽叶的清香,虽然仍然跳不出吃喝二字,这毕竟是最靠近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在这个日子里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这样的一个节日,我们权且来做一些关于企业与文化的思考。

文化是什么?文化与企业能够产生多大的联系?企业里的文化是多余的吗?一个成天忙忙碌碌干生产、谋效益的企业,需要文化吗?日子越往后过,我越闹不清楚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又逾越成为我心中难以排解的千千情结。有一句大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是的,文化的确没用,但是,雪莱在《诗辩》中说过:文化却可以“直抵永恒,直抵无限和本原”。

有一点我是非常明白的,就是我特别不能够接受“进行文化包装”这种说法及与之相对应的一系列做法,我坚信:无论对于一个人或者对于一个团体来说,文化都应当是发于内而形于外的内在修养和气质,不是脑子一热随便抓一件什么文化的外衣来披上,就可以去向世人炫耀去了,这大约也是夸耀不下去的吧,就像都市美容术生造出来的那些美女,美则美矣,只是你一想到她的身体发肤都是假的,总让人觉得不舒服。

在山东济南街头,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画面:一个显然是已经退休了的老者,应该也算是一个文化人吧,头发花白、仪态萧然的他,左手提一小桶清水,右手执一管大毛笔,随走随停,停下来就在地面上写字,写的都是赞扬济南美景的古诗名句,字还写得相当漂亮。清水写字啊!能够看见老者认认真真在水泥地上写下那些字的,只有那一时刻恰好路过那里的几个行人,老者自得其乐,路人赞赏的唏嘘声还飘荡在空气中,字迹已经半干,不一会便了无痕迹,老者一言未发,早已走得远远的了。我是得以目睹老者写字的路人中的一个,那一瞬间,在匆匆来去的行人之中,我会突然问自己,生长在企业里的文化是不是也像那位老者一样可有可无,像地上那些迅速遁去的清水书法一样多余。所不同的是,又有几个文化人能有老者那样的心境,能像他活得那么消散淡泊。就算是退了休,就算是写得一手很漂亮的书法,又有几人能像他一样,可以提着一桶清水,随走随停,随停随写,写完就走?我常常要忍不住地怀疑,企业里的文化坚守,究竟能够持续多久。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现实人生中稍稍收回一些,再投放到人心中最柔软最脆薄的那一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历史决不会以轻描淡写的方式,甚至是空白的方式,将这一页轻轻翻过。就像济南街头的那个老者,他带着自己心中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对济南美景的深情赞颂走得远远的了,他就这样在我眼前渐行渐远,消失于无。他弯腰写字的身影,他留在地上的字迹也早已随风散去,却因为我的路过和驻足,而永远地定格在我的心里;因为我的文字和镜头,永远地定格在这张鲜为人知的企业网站上。

公司是一种凭利润的多少来决定话语权的大小的、冷冰冰硬梆梆的经济实体,公司里的人是散落一地的珠子,说起来虽然都是工友和同事,8小时以外便互不相干,天各一方了。文化的力量却可以把一家实力一般的公司变得魅力无穷;文化是一根细弱而又柔韧的丝线,可以把随地乱滚的珠子连缀起来,让每一个爱美的同胞都拿她挂在脖子上去向人炫耀。

在青岛海滨音乐广场,我被一尊聂耳雕塑深深吸引,他面向大海,挥舞双臂,极具张力地打出一串音乐节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雄壮激越的旋律随即在我耳际轰然响起,我肃立在聂耳塑像前,注目良久,已经走过来了,禁不住又返回去拍下了一张照片。在我这个云南人的眼里,我这是在他乡遇故知了,而在青岛人、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中,云南人聂耳有着一个更为辽阔的故乡,那就是中国。

余秋雨先生在他早期的文艺专著中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艺术创造工程是最为奇特的工程,它是最屑小的工程,行动着的只是一只颤动的手;它又是最宏大的工程,横跨着渺渺千年,茫茫空间,叩动着古往今来无数人的心弦。艺术家们一只只颤动的手在写作、绘画、谱曲,这正是人类的历史和将来、个体和群体高度溶合的时刻。这些贯通古今、囊括方圆的手,正合力铺排着一个个隆重的精神典仪,引导人类走向健全和永恒。”确实,在历史的最深处,所有的喧嚣与嘈杂终将归于寂灭,只有文化的声音,可以凭借强劲的穿透力,穿越时空,响越百代。

在历史的最深处,所有的喧嚣与嘈杂终将归于寂灭,只有文化的声音,可以凭借强劲的穿透力,穿越时空,响越百代。

古人有云:“弱水三千,取一瓢饮”,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化汪洋,各人因为经历、经验及喜好的不同,每个人都会做出不同于他人的判断或取舍。譬如同样是教人聪明起来的哲学,与智者对话同与长者对话,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依我的解读,智者聪慧而善辩,长者宽厚而爱人。当我们与苏格拉底、与康德、黑格尔对话的时候,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落入概念的圈套,不知所云;而当我们与孔孟、与培根对话时,则如同是与一位亲切的长者行走在林间小路上,会轻松自如得多,可以一路观赏,一路闲谈,听着他们那些摈弃了论据与论证过程、直达人生终点的妙语警言,如落英缤纷,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应接不暇,令人赏心悦目。

奥地利的弗洛伊德是一位解梦高手,当我们遇见他时,曾经的许多迷梦也许就都找到了答案,把《梦的解析》放回到书架上时,我们如大梦初醒,豁然明白了许多道理,往后的噩梦将不会再把我们的心揪得铁紧,只是可惜再做美梦时,我们也将不再会有神魂飘荡的美好享受,因为哲学已经把我们训练得很聪明、很透彻了,所谓“至人无梦”。

林语堂先生说,哲学家们“是聪明的,他们替我们维持着哲学的真意义,就是生活的智慧。”有一则小故事这样告诉我们:有个姑娘独自坐在公园一角,嘤嘤哭泣,有一位老者路过,很关切地上前探问,姑娘讲了自己的失恋,老者说,你怎么会如此伤心呢?应该伤心的,是他而不是你,因为他失去了一个深爱着他的人,而你失去的,不过是一个已经不爱你的人。老者的话拨开了姑娘心中的云雾,姑娘展颜一笑,雨过花红,谢过老者回家去了。在这个故事里,姑娘代表的是生活,老者代表的是哲学,乱麻一团的生活能够碰上聪明智慧的哲学,是人生的大运。

其实不仅仅是这位姑娘需要哲学,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日子过着过着,突然就过乱了,过得事事都不顺溜了,就像当初但丁提起笔来写《神曲》时候的情景一样:正当人生的中途,突然就迷失在一片黑暗的森林,来到了地狱的入口处,一个稍不留心,前面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企业的发展进程也是如此,到了某一个阶段,就会歧路亡羊,要想把那头羊再找回来,但见阡陌交错,哪一条小毛路才是羊丢失的方向呢?企业的效益到哪里去了呢?这是一个太大的问题。

文化一定不会是多余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都需要从中汲取生命的营养、生存的智慧。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文明进程的儒家学说,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人生最高的追求,无非就是儒学所说的三纲,即明明德——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亲通新,使人弃旧图新;止于至善——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而要达到“三纲”,儒学又为我们设计了八目的条目工夫,也是人生进修的阶梯,即格物——认识和研究万事万物;致知——获得知识;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正心——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修养自身的品行;齐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治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平天下——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天下归心。

古往今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无一不是循着这一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登堂入室,或得意或失意,实践着自己的政治理想,攀登着自己人生追求的完美境界,立誓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正是因为如此,流淌在中国士大夫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才得以薪火相传,使我们今天翻开厚厚一部中国历史,那些遍洒在历史长河中的滚烫的爱国热情与报国志向,仍然面容鲜活,仍然触手可及。那些仁人君子“杀身以成仁”,“生以身谏,死以尸谏”的刚直不阿,仍然感人至深。年年端阳、年年粽叶飘香,表明2000多年来潇湘一日不竭,屈子披发行吟、憔悴忧国的身影就将永远屹立,即使流浪,纵遭放逐,那一颗忠贞爱国之心将永不被现世的风雨浇冷。

著名的联想集团发展到如日中天的时候,内部人无端猜忌,因妒生怨,因欲生恨,跑出去乱告状,曾经几度招惹来了检查团,虽然几次检查都是无功而返,但“遭检查、吃官司”的负面影响已经造到市场上去了,集团的发展急转直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厄逆与困顿,现在联想集团再度呈现出的辉煌那是后话,算是柳暗花明了;顾雏军入主科龙,借着资本运作玩起“蛇吞象”的把戏,在侵吞资产的盛宴中狂欢了还不到三年的时间,科龙的A股股价就从25元左右一路直落到1.8元,2005年4月被内地和香港的交易所先后停牌,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资金被挪用而被迫停产,这样一个好端端的企业垮了下来,说起来令人扼腕。可见文化还不仅仅是某一个个体或团体生存的智慧,文化坚守最根本的是品格的坚守,是对制度、对法律的敬畏,是对规则的尊崇,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执与固守。

文化是需要长期不计回报地滋养着和浸润着的,而养文化比之养人,难度就大得多多了,那是一件太需要用心的事情。任何一家公司都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宗旨,有哪一家公司会愿意费尽移山心力来做这么奢侈的一件事,来养文化呢?一种文化在一家公司的际遇,正好从另一个侧面映衬出这家公司的综合实力,也正反映出这家公司的文化水准,而文化水准能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又是一家公司能否生生不息的遗传密码。每到关键时刻,文化的效应就充分显现出来了。很简单的道理,只怕是没有人会愿意拿出一点空闲时间来想一想。

不过不肯花时间想也不要紧,从今年开始,国家在端阳节这一天专门放假给大家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了,那就好好想一想吧。我在想的事情是:“一个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而一个有了伟大人物却不知用正确的方法去敬畏去纪念去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与其发动一波又一波的与普通百姓无关的所谓“国学热”,倒不如把与“屈原·端阳·爱国”有关的历史典故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地告诉每个公民,使我们在享受节日物质大餐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饕餮一顿饱含爱国精神的丰盛文化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