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尊龙凯时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我从小生活在个旧市胜利路,居住在55号的一幢2层楼的一楼,有20多个平方米,分里外二间,里间约15平方米卧室兼客厅,外间5平方米的厨房兼餐厅,后来不够住改成了卧室。整幢楼住了14户人家。当时每家都有3到4个孩子,也就是80多人全部挤在居住面积只有170平方米的豆腐格子里,平均每人居住2.12平方米,那时候双台床是每家必备的,孩子小的人家至少是2张双台床。住2楼的还有一点优越条件,那就是搭天花板阁楼,那是只能睡觉却直不起腰来的“复式楼”。

    老房子自然也就没有单独的自来水管,全部住户只能共用一根水管,放置一公用桶、制专用水票、一张票一桶水,到吃饭时间,家家户户淘米、洗菜全都挤在一起,其间免不了磕磕碰碰,“战争”常年不断,居委会主任晚上登门做工作成了家常便饭。记得有一次锅里等着炒菜,我就插队抢先接水,被同样也是等着煮饭的王婶推了过来,菜撒了出来,还被骂了几句,当时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心里委屈万分,觉得王婶实在不近情理,现在想来,不禁莞尔,原来生活竟是如此丰富多彩。

    楼层隔板全用木板制作,楼上住户走路,甚至晚上起夜小解之声,楼下住户都能听得到,稍不注意渗出的尿就能顺木板缝隙浸到楼下用废报纸贴表的天花板上,形成各种形状的地图,楼上楼下免不了又是一番“舌战”。更有趣的是楼下住户每家都有一根扁担,遇到楼上打闹声太大,拿起扁担就往天花板上捅,嘴里骂着“牛廊底下住着人,上面住的是不是畜生”等之类的话,这一招挺奏效,上面马上只有轻轻的走路声。走廊本来就不宽畅,每户各霸一段,灶台、柴火、煤炭、日用品等基本上占满了空间,连自家做饭都很难转身,住里面的人过路不得不放下手中的锅铲让开一条“道”。遇到那家炒辣椒,整条走廊呛得都是喷嚏声,不过吃饭时,大家又会凑在一起品尝一下各自的手艺。那时,谁家做什么菜、生活条件如何,全都一览无遗。

    如今我住的老房子在1989年时已经拆旧建新了,代替的都是一幢幢错落有序的九层楼高的新大楼,童年时留下的印象,已变成了记忆,现在我住在城市中心一间90多平方米的配套房子里,宽畅明亮,人均占面积30平方米。宽敞的厨房,舒适的卫生间,让你随心所欲,隔壁炒辣椒的呛味,楼上的吵闹声,一去不复返了。周末,当你还睡在床上时,早晨的太阳已从窗外探进来,把你晒得暖暖的,好舒服的住房呀!

    有好多次为了找寻童年时的印象,还是不由自主地来到旧居地,在回忆童年时代记忆时,更多的是感慨发展的变化,感慨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