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星期天,在个旧电讯大楼前,我恰巧与当年在建水缅甸乡干龙井村下乡时的村民刘家明大哥相遇,在他的邀请下,乘电梯走进了一套100多平方米漂亮的高层新住房里。几句客套之后,性情耿直的刘大哥高兴地讲述起了他两个孩子在云锡工作的情况。
建水缅甸乡干龙井村地处偏僻,20多年前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养几只鸡换取点盐巴钱,生活很艰难。当时,乡下人都十分羡慕有人在外当工人的家庭,特别是大名鼎鼎的云锡工人。
那时,刘大哥和嫂子都梦想着两个儿子长大后也能成为云锡工人,目的就是能够早日改善一些生活条件。1989年,他们的第一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云锡公司到乡下招收“农民轮换工”,他的大儿子和村里其他几个年轻人被招收到云锡老厂锡矿工作;几年后,他的小儿子也来到了云锡松矿工作。虽然刘大哥一家子不懂什么叫“农民轮换工”,但觉得只要是当工人就好。孩子出门时,刘大哥和爱人反复叮嘱孩子要遵守单位的规矩,老老实实地做人,好好地干工作,不要给村子和家里人丢脸。两个孩子也很争气,在云锡一干就到了现在,并成为生产骨干,先后还加入了党组织。工作20多年来兄弟俩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班组长”、“优秀共产党员”等。刘大哥顺手拿出不少红色奖状摆在茶几上,十分开心地讲述着。
大儿子刚买了这套住房,还装修得挺漂亮。过去乡下人想要有如此宽敞舒适的住房连想都不敢想,如今孩子成为云锡工人后终于梦想成真。刘大哥和老伴早就想来看看个旧市锡都的新变化,特别是云锡公司的新发展。前几天他的儿子特意租了一辆小车把老俩口接了过来,老夫妻二人别提多高兴啦。
正交谈中,一位40多岁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推门进来,刘大哥介绍这就是他的大儿子刘成。刘成得知我也是老厂分矿职工,特别是曾到他的家乡下过乡,又是父亲的好友,顿时对我表现得十分亲近。刘成接过父亲的话头,和我讲述起了他到老厂分矿工作的经历和感受。
那年,刚满20岁的刘成从农村来到老厂锡矿,成为矿山第一代农民工,从此与矿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初来乍到,对坑下工作还很陌生,不像在家犁田耙地那么简单,坑下采掘一线工作艰苦且收入不高,完全与当初的想象大不相同。一起来的少部分农民工因吃不了井下掘进工作那份苦而离开了单位另谋出路,而刘成在老师傅的熏陶下,选择留下了来,并立志扎根矿山,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来。
为尽快掌握采掘一线的生产知识,他比别人更加勤奋努力学习。对采掘专业操作一窍不通的他,通过多年来日积月累的勤学磨砺,熟练地掌握了坑下打眼、放炮、装岩机、电耙等操作技能要领,成为能独挡一面的生产骨干,多次在“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中连续获得好成绩。同时,他还认真钻研生产组织等管理知识,不断提升管理能力。源于农村人吃苦耐劳的本性,又受到云锡企业坚毅奉献、拼搏追求精神的熏陶,刘成在生产一线干出了出色的工作业绩。20多年来,无论情况怎样变化,他用自己坚守的信念,团结带领外来农民工,在老厂分矿这片热土的地层深处,用辛勤的汗水和满腔的热血,为矿山建设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96年他被选拔为探矿队队长, 2010年被提拔为工区长助理,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在哥哥的影响下,他在松矿工作的兄弟刘伟也不甘示弱,多次受到表彰奖励,并成为生产队组的值班长。
刘成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加上爱人做小生意的收入积累,2010年,在个旧购买了一套崭新的大户型住房。不少当年的农民工先后在个旧购买了新住房,有的在农村家乡建盖起了舒适的小洋楼。实现了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弟兄们无不对云锡未来充满更加美好的希望。刘成深有感触地说:“当年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农村人,是云锡给予了我人生的希望,是老厂分矿给予了我们今天的收获,我们兄弟俩早就是云锡人、矿山人了,我们将一辈子好好干下去,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分矿和云锡。”
交谈中我问刘成,面对打造千亿云锡和目前欧债危机带来的影响,你们是如何想的。他未加思索道:信心最重要。
是啊,百年云锡,一代代矿山工人为云锡的建设与崛起,以朴素的忠诚和坚强的意志续写着中国锡业的传奇。在百里锡山的地层深处,一批批开拓者,用勇于担当的勇气和默默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云锡人可歌可泣的动人风采。建水农村刘家明大哥一家向往云锡、儿子扎根矿山以及依靠勤劳开创幸福生活的真实故事,将激发更多热爱云锡的人为我们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家园而继续奋斗。
责任编辑:倪秀华 张 艳